11日,江陰市舉行人才工作會議,一批人才政策集中發布,為“科創江陰”建設描繪出清晰的人才“路線圖”。
“省‘十四五’人才發展規劃提到,率先開展人才發展現代化建設探索,在江陰等地進行試點。”該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任潔說,江陰將努力在人才隊伍現代化、人才治理現代化、人才效能現代化、人才環境現代化實現新突破,全力打造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。
先后三輪完善升級暨陽英才計劃,江陰人才政策優勢逐步彰顯。比如面向所有高層次人才,該市圍繞支持企業高薪引才留才,給出了貢獻獎勵政策,對年薪收入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0萬元的各類人才,按比例給予獎勵,每人每年最高獎勵200萬元。針對“345”現代產業體系發展,該市給出了產業緊缺人才政策,對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才給予兩年每人每月最高5000元的生活津貼。
引才用才留才,靠政策更靠服務,比真金更比真心。江蘇中宏環保科技的創始人俞麟對此深有感觸。資金短缺是創業之初都會遭遇的難題,俞麟在步入廢橡膠綠色循環利用領域時同樣如此。“算上每年100萬元的貸款貼息,目前已累計獲得了800萬元的支持。”他說,發展路上每一步都有政府的扶持,這給了企業自主研發的底氣、角逐市場的信心。據悉,大會當天共發放了“暨陽英才”創業領軍人才獎勵資金近2000萬元。
為撬動市場要素支持人才發展,江陰還揭牌成立了江陰市人才發展集團。任潔介紹,該集團將創新運行模式,完善人才招引育留、園區運營、金融創投、教育培訓、技術轉移、綜合服務等工作架構,真正做到市場化、專業化、全鏈條。(唐蕓蕓)